锦秋基金首期CEO峰会落幕,定义AI创业的下一个周期

摘要

AI的“iPhone时刻”已至——三大战场、三类信号、三项预判,锦秋基金发布最新AI投资与趋势洞察

2025年11月1日,首期「锦秋会」——锦秋基金CEO大会,圆满落幕。

 

在AI创业最为炽热的一年,锦秋基金举办了首届CEO大会——「锦秋会·Experience with AI」。
这是一场由中国最活跃的AI投资机构锦秋基金亲手策划、执行,并以AI全程生成的大会:从视觉海报到开场视频,从音乐配乐到手办礼物,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成为AI的一次真实落地实验。

来自模型、算力、具身智能、内容创作的近百位创业者齐聚会场,共同讨论AI在中国的机会、挑战与边界。他们不仅在讲述AI,更在亲身体验AI如何改变创造、决策与未来本身。

 

一、AI的iPhone时刻,已经开始

“AI的iPhone时刻不是要来,而是已经开始。”

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 杨洁 在开场演讲中,用一句话点燃全场。

她认为,AI正在重塑三个层面:应用、算力与机器人。“就像2007年的iPhone时刻,十年后ARM、高通、小米、微信都长成参天巨树。如今AI革命的速度,比那时快十倍。”

 

杨洁将AI时代的机会总结为“三个战场”。这三大领域的浪潮正在同时掀起,构成了当下创业者面临的“历史性三战场”。

  • 应用层:模型成为“commodity”,产品和信任才是新的稀缺资源。AI的价值从“谁有模型”转向“谁更懂用户”。
  • 算力层:推理芯片窗口刚刚打开,中国厂商正在用“落后的供应链”走出创新路径。
  • 机器人层:数据集爆发、资本狂奔、成本下探,行业正迎来自己的“ChatGPT时刻”。

 

杨洁总结出跨越这三大战场的通用规律:

1、找到不对称优势。应用看垂直定义,芯片看创新路径,机器人看场景深度。

2、判断好时机。“AI的智能化浪潮是一个20年周期,我们现在处在第3年——窗口刚刚打开。”

3、“真正有效的数据飞轮,必须推动收入、留存或转化率,而不是‘为了数据而数据’。”

 

杨洁进一步分享了锦秋在投资实践中总结的三个共同信号,这些信号往往预示着创业公司有机会高速增长。

第一,具体产品解决具体痛点。

与市场的部分观点不同,杨洁提出:

  • 不要害怕垂直领域。在垂直场景做到极致,就拥有定价权。
  • 不要害怕信息化程度低的行业。诸如医疗、法律等都已经出现Harvey这样高估值、高增长的公司。
  • 不要害怕套壳。 Cursor 虽未发明IDE,却在代码场景上做到极致,“所谓‘套壳’,只要从薄做到厚,就是壁垒。

第二,填补智能鸿沟的产品。
 AI跑Benchmark的能力与现实应用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就算未来十年模型不再更新,消化现有智能能力仍需多年。
 能让AI‘落地成事’、真正引导用户使用的产品,会长期有价值。

第三,执行力决定差距。
 杨洁直言:“执行力是唯一被验证的成功路径。”AI放大了团队节奏差异——快的团队积累复利,慢的团队被淘汰。“识别复利方向+高效执行,是赢下未来的关键。”

 

杨洁提出了三项关于2026年的判断。

模型竞争持续,差异化回归产品体验。模型之间切换成本极低,用户忠诚度来自场景与品牌信任。 “模型是commodity,但产品不是。”

Agent Economy(智能体经济)将加速到来。AI将从个人助手转向有学习、有记忆、可交易的智能体经济体。
 这将催生三个新机会:真正的自学习能力、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智能信任与安全体系。

我们低估了AI的需求。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将从2023年的2270亿美元增至2026年的5430亿美元。“比特世界、原子世界、生物世界,都在被AI重塑。即便如此,投入仍远远不够。”

 

杨洁在结尾提出一个问题:“你在重建什么?”

她认为,做应用的创业者,在重建行业工作方式与人的生活方式;做芯片的,在重建计算的基础;做机器人的,在重建比特与原子世界的交互。

她强调,这不是渐进式创新,而是范式转移。“AI的五年,将抵得上过去二十年。”

 

演讲的最后,她引用Andrej Karpathy的一句话:Don't write blog posts.Don't do sliders.Build the code , arrange it , get it to work.It's the only way to go.

 

二、AI投资的新周期,智能的“成本革命”已经到来

 

锦秋基金合伙人 臧天宇 在题为《2025 AI创投趋势》的演讲中,展示了锦秋基金的投资版图。

过去一年锦秋基金共出手超过50个AI项目,覆盖模型、具身智能、算力与硬件四大方向。从数据来看,应用层项目占比56%,具身智能占25%,算力基础层约10%,智能硬件约8%。

 

他指出,AI行业的两个核心变量——智能提升与智能成本下降——正在同步加速。

“过去18个月里,我们看到模型能力提升了一个数量级,而单位智能的成本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智能”正变得像电、像带宽一样被普及化、商品化。

 

臧天宇进一步提出,AI创业的本质正在被三个核心变量重新定义——信息生产、信息分发、信息到服务。

信息生产的平权化。 “AI让创作门槛急剧下降,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内容供给的爆发,会带来新的创意经济与教育经济。”

信息分发的智能化。“AI正在以Copilot的形态嵌入每一个场景,理解用户意图,并主动提供帮助。它将重构人机交互方式,也会带来新的信息入口。”

信息到服务的转化。 “Agent的出现,让AI第一次具备‘执行力’——从传递信息到真正交付结果。AI不只是回答问题,而是能帮你完成任务。”

这三大变量,构成了AI新周期下的增长逻辑,也定义了未来几年创业公司最具潜力的方向。

他认为,“AI的下一波红利,属于那些能解决具体痛点、拥有可验证结果的产品。模型越强,信任越稀缺。”

 

演讲最后,臧天宇谈到了锦秋的长期主义。

 “我们是一支12年周期的基金。我们相信技术的复利,也相信时间的复利。”

 他认为,AI行业真正的价值创造,不会在一年内显现,而是在长期信任中沉淀。“聪明的资本,应该比技术更耐心。
 我们不追逐风口,而是陪伴那些在不确定中仍保持执行力的创业者。”

 

三、八位AI创业者,勾勒AI 时代的多重未来

 

在当天的分享中,八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业者与专家,描绘出AI世界的多重维度。

来自IEEE Fellow、AAIA Fellow 魏少军老师,生数科技CEO 骆怡航,流形空间CEO 武伟,星尘智能CEO 来杰,想法流CEO 沈洽金,Pokee Al CEO Bill Zhu,Leonis capital 合伙人 Jenny做出精彩演讲,带领我们从底层算力与模型创新出发,一步步走向智能应用、具身实践、内容变革与全球趋势。

 

1、Leonis Capital 合伙人 Jenny Xiao:AI创业的“最优专业化区间”

锦秋基金于2024年投资了来自硅谷的 Leonis Capital。 合伙人 Jenny Xiao 此前曾在OpenAI 出任研究员。在分享中,以研究驱动投资人的视角,提出了AI创业的新判断——“最优专业化区间”理论。

她指出,硅谷AI创业的增长周期被极度压缩,从1到1亿美元收入的周期,从过去的5-10年缩短至1-3年。然而,极端的增长速度也带来了更高的脆弱性。

Jenny认为,AI创业不能与基础模型厂商对抗,而应在数据、行业专业性与分发渠道上建立不可复制的护城河。“最好的公司,既不太垂直以至空间狭小,也不太通用以致被模型吞噬。”
她认为,AI公司的增长不应只看速度,更要关注“结构健康与资本效率”。未来最有价值的AI企业,将是在“能被模型赋能、又能在专业垂直中生长”的平衡带中涌现。

 

2、生数科技 CEO 骆怡航:多模态模型的内容革命

锦秋基金已完成对生数科技的投资。

生数科技 CEO 骆怡航 在大会上围绕“多模态大模型的发展与应用”进行了分享,系统展示了视频生成模型在产业中的变革潜力。

他认为,从语言模型到视觉模型,再到具身智能模型,AI正在从“理解世界”迈向“再现世界”。视频生成模型的突破,正在重构内容生产方式——从图文、短视频到影视级创作,AI正成为新的“生产力引擎”。

骆怡航介绍了生数推出的中文视频生成模型 Vidu,其核心创新是“参考式生成”,让AI像导演一样理解主体与镜头语言,生成更高一致性的视频。他表示,这种方法正让视频创作从“图生视频”迈向“内容自导演”。
 他预测,随着视频模型延长生成时长、提升情绪与动作表达,AI视频将成为下一个千亿级产业。

 

3、流形空间 CEO 武伟:世界模型与智能边界的重构

锦秋基金已于2025年完成了对流形空间的天使轮投资。

流形空间 CEO 武伟 在大会上发表主题《当AI开始理解世界——世界模型的进展与展望》,系统阐释了世界模型在通用智能进化中的关键作用。

他认为,AI的发展正在从“语言智能”向“世界智能”过渡。世界模型不是生成画面的工具,而是AI在内部模拟现实、进行因果推演的“大脑”。

流形空间提出“全域世界模型体系”,已在自动驾驶(DriveScape)、机器人(RoboScape)和无人机(AirScape)中实现突破。

 武伟认为,世界模型让AI第一次拥有‘心智推演’能力,能在脑中预测未来。这将是通用人工智能前夜最重要的技术支点。智能的下一个范式,不再是语言,而是世界。

 

4、想法流 CEO 沈洽金:AI内容的情感革命

锦秋基金已于2024年完成了对想法流的投资。

想法流 CEO 沈洽金 在大会上以《AI在内容创作领域的应用》为题,分享了其团队“造梦次元”的实践经验。

他认为,AI内容的竞争,已经从效率革命进入情感革命。AI不应只是工具,而是“存在”——它要有想象力、互动性和共情力。“未来的内容平台,不是让人使用AI,而是让人和AI共同创作世界。”

沈洽金展示了“造梦次元”的产品思路:通过Studio与Workflow系统串联多模态模型,让AI能自动完成文字、图像、音乐、视频的协同创作。

他强调,真正的创作平台不是技术堆叠,而是让用户“玩起来”。 “AI内容的核心不在参数,而在共情力。AI能否让用户笑、流泪、参与,这将决定它的文化价值。”

 他预测,AI原生内容IP将成为下一个文化资产类别,“情感,是AI内容的真正护城河”。

 

5、Pokee AI CEO 朱哲清:强化学习的“第二次革命”

锦秋基金已于2024年完成了对Pokee AI 的天使轮投资。

在大会上,Pokee AI 创始人 朱哲清 以《强化学习的第二次革命:从人类反馈到可验证智能》为题,分享了他对AI训练范式转变的思考。

他指出,过去两年大模型的成功建立在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LHF)之上——AI靠人类打分学习“讨好人”。但这一模式已到极限,下一阶段的关键是让AI“学会验证自己”。可验证强化学习(RL with Verifiable Reward)将让AI在规则、逻辑和环境交互中形成自我验证机制,让智能从“经验主义”迈向“逻辑主义”。

朱哲清认为,这种变化不仅是算法升级,而是AI文明的范式转移:“AI不只是被教会的机器,而是能证明自己学对了的系统。”
他预判,未来的强化学习系统会像科学实验一样——可观察、可复现、可验证,这将是AI从“模仿智能”走向“可验证智能”的转折点。

 

6、星尘智能 CEO 来杰:具身智能的“Windows时刻”

锦秋基金于2024年领投星尘智能A轮融资,2025年锦秋基金继续追投星尘智能A+轮融资。

星尘智能 CEO 来杰 在分享中提出,机器人产业正站在“具身智能的Windows时刻”。“过去的机器人像命令行,只有专家能用;未来的机器人要像Macintosh,让每个人都能玩起来。”

他指出,行业的核心问题不是硬件性能,而是交互层的缺失。机器人要真正进入应用周期,必须建立“终端—交互层—AI驱动层”的三层架构,让开发者与用户都能轻松控制。

在技术上,星尘率先实现了绳驱机器人量产,通过“力觉智能”取代纯视觉感知,使机器人能像盲人一样“靠感觉工作”。

 他认为,“具身智能的拐点正在到来:当数据、场景、协同形成闭环,机器人将迎来自己的iPhone时刻。”

 

此外,宇树科技CEO也分享了他对具身领域的前沿判断,IEEE fellow、AAIA fellow魏少军教授分享了对芯片领域的前沿判断。2025年锦秋基金完成了对宇树科技的投资。

 

四、12年AI基金的长期主义:一年多出手50+AI项目,构建智能未来

 

过去一年多时间,锦秋基金完成了对50+AI项目的投资,覆盖模型、具身智能、算力基础层与AI硬件四大方向。目前已完成约70个AI项目的投资。

 

在70余个项目中,应用层是锦秋当前布局最密集的板块。锦秋认为,模型能力的提升与token成本的下降,使“懂用户的产品”成为新的稀缺资源。

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包括:

  1. 数美万物—— 站式AI造物平台,用Sparc3D模型推动3D内容产业化。
  2. 造梦次元 / 想法流—— 多模态AI互动内容平台,打造国民级AI宇宙。
  3. 独响—— AI陪伴应用,用“异步交互”构建真实情感连接。
  4. Head AI —— 全球达人营销AI Agent平台,让KOC投放更高效、智能。
  5. AdsGency—— 基于LLM的广告自动化平台,打造多Agent广告投放管理系统。
  6. SandwichLab—— AI广告获客工具,利用多Agent工作流全自动完成投放。
  7. Workmagic—— 多渠道广告洞察引擎,构建企业投放自动化中台。
  8. FastMoss—— 全球领先的TikTok数据分析平台,服务70万+客户。
  9. TarsTech—— 多模态检索驱动的全域营销平台,为品牌提供AI内容策略。
  10. Pokee AI—— 基于强化学习的通用Agent平台,实现跨工具自动化工作流。
  11. Infernet—— 将Notion、Airtable等数据源转化为一键应用的Data Agent平台。
  12. Testsprite—— AI自动化测试平台,用MCP框架解决AI生成代码的调试难题。
  13. Deepwisdom—— 全栈AI应用开发平台,用Multi-Agent体系实现自动化软件工程。
  14. 深度原理—— 专注AI for Materials与化学创新的科技公司,加速材料设计与实验流程。
  15. Imaginix(VideoTutor)—— 视频化AI教育平台,打造24/7个性化学习导师。

 

 

在具身智能赛道,锦秋是国内布局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机构之一。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覆盖人形机器人、传感系统、触觉模组与控制系统等多个方向。

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包括:

  1. 宇树科技—— 全球出货量第一的具身机器人品牌,主打人形与四足机器人。
  2. 星尘智能—— 绳驱机器人先行者,打造面向AI的具身系统平台。
  3. 乐享科技—— 消费级具身智能公司,推出家庭陪伴与户外机器人。
  4. 地瓜机器人—— 构建“软硬端云”一体的机器人通用计算平台。
  5. 首形科技—— 超仿生情感机器人企业,突破动态“恐怖谷”效应。
  6. 流形空间—— 世界模型路线的具身AI大脑研发商。
  7. 因克斯科技—— 一体化机器人关节平台,提供具身硬件底座。
  8. 未来机器人—— 领先的工业无人车辆品牌,聚焦物流自动化。
  9. 文图跃迁—— 商用清洁机器人企业,为50+国家提供服务。
  10. 新控智能—— 工业智能控制系统开发商,推出国产操作系统ThinkOS。

 

在算力方向,锦秋持续投资于芯片架构与计算加速技术。

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包括:

  1. 铭芯启睿—— 研发RRAM存算一体芯片,推动新型存储与AI计算融合。
  2. 光本位—— 光计算与光互联芯片创新者,重塑AI计算架构。
  3. 微纳核芯—— 全球首创三维存算一体(3D-CIM™)架构芯片,实现端侧低功耗AI推理。

 

除核心技术层外,锦秋也在持续关注AI与硬件结合的创新方向。涵盖AI眼镜、智能运动装备、智能办公装备等多个方向。

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的投资案例包括庞伯特PongBot 、乐享科技 等。

 

锦秋基金作为12年期AI基金,坚持长期主义的节奏,致力于推动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积极寻找那些具有突破性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通用人工智能初创企业。除了提供资金支持,我们还能为创业公司带来深厚的产业资源。

 

下午的圆桌环节,锦秋基金被投企业CEO非常深入地分享对问题的理解并讲述自己公司在这个AI时代的使命和价值。

现场,包括来自生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朱军教授、铭芯启睿董事长刘琦教授、微纳核芯首席科学家兼创始人叶乐教授、数美万物CEO任利锋、昌进生物创始人兼CEO骆滨、首形科技CEO胡宇航、独响CEO王登科、灵启万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庆旭、灵动佳芯董事长关赛新、Agile Flight CEO张富教授、诺视科技CTO朱酉良 、深度原理联合创始人兼CTO段辰儒等创始人们的精彩分享。

 

五、AI被“体验”的一天

 

这场大会之所以被称为“Experience with AI”,不仅因为主题,更因为形式。

锦秋团队用AI重构了一场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从主题视觉、音乐、互动打卡,到AI生成的手办礼物,都成为AI应用的“现实测试场”。

 

  • AI视频开场片:由生数科技Vidu大模型生成,展示“未来世界的首映”。
  • AI手办礼物:锦秋携手数美万物团队,用AI为每位CEO定制Q版分身,再以3D打印制成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 AI打卡机与具身展区:由星尘智能、LiberNovo、因克斯等被投企业提供设备支持。
  • 独响环互动体验:轻碰手机即可进入“锦秋会新手村任务”,由AI陪伴产品独响打造。

 

 

“Experience with AI”,不仅是一场会议的主题,更像是时代的隐喻。

AI让世界重构,也让人类重新学习——学习如何信任机器、如何与智能共创、如何在速度中保持方向。

而锦秋基金也在用行动回答那个更深的问题:在技术狂奔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正如杨洁所言:“不确定不是风险,失去方向感才是。让我们在不确定中,全速前进。”

我们以“Experience with AI”为主题,与在场的每一位创始人,每一位主角,一起经历这个充满惊喜的时代!

 

 

IEEE Fellow,AAIA Fellow 魏少军老师

生数科技CEO骆怡航

流形空间CEO 武伟

星尘智能CEO 来杰

想法流CEO 沈洽金

Pokee Al CEO Bill Zhu

Leonis capital 合伙人 Jenny

生数科技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 朱军

独响CEO 王登科

TARS CEO 苏旋

昌进生物创始人 骆滨

首形科技CEO胡宇航

数美万物CEO 任利锋

铭芯启睿董事长刘琦

Echon CEO 姝瑞

锦秋基金创始合伙人杨洁

锦秋基金合伙人臧天宇

 

 

独响环

为现场嘉宾们定制了来自AI陪伴产品「独响」的产品“独响环”,手机轻碰,即刻解锁“锦秋会新手村任务”。

 

📷AI打卡机——

锦秋联合生数科技vidu大模型,为大家准备了AI打卡机,现场一键生成AI打卡照片及视频,整整一天打卡机前没有冷落的时刻。

🤖乐享科技瓦力机器人、🎾Pongbot庞伯特AI网球机器人、因克斯关节模组、疆海科技、清闲智能LiberNovo人体工学椅、Pathfinder巡领科技AI高尔夫教练、奇妙拉比Ragus AI潮玩

由这些科技产品组成的The Road to the Future,在通往未来的路上,相信一定有他们的身影。

伴随月光,锦秋与创始人们的万圣节之夜开启!

 

 

锦秋基金合伙人郑晓超上台分享脱口秀,倾诉这一个月来投资人亲自下场办大会的“疯狂”经历。

锦秋基金合伙人 郑晓超

锦秋团队也首次对外集体亮相,在月光下与大家一起举杯,共同庆祝这次相聚。

还听到了创始人与锦秋的“真心话”。

以及AI吉他下的动人旋律。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