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是《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的二十周年, 一百支大学生团队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田野调查。
2025 年, 是《南风窗》「调研中国」项目的二十周年, 一百支大学生团队深入全国各地开展田野调查。猛玛作为项目在全国高校的无线麦克风合作伙伴, 通过「猛想基金」独家冠名支持「优秀调研纪录奖」, 助力青年学子以清晰的影像与声音, 记录当代中国一百个真实的切面。
11 月 15 日,「调研中国」颁奖典礼在深圳大学举行。猛玛为这些年轻记录者提供了专业的无线麦克风设备, 通过系统的创作支持, 全程陪伴他们完成从观察、记录到表达的完整历程, 让每一个故事都被真实而清晰地传递与聆听。

当麦克风进入田野:100 个故事背后的声音
每一段被清晰记录的声音背后, 都是年轻创作者与这个时代的真诚对话。在本次「调研中国」活动中, 猛玛 LARK MIX 与 LARK A1 系列麦克风成为他们记录真实、采集声音的可靠伙伴。

除了设备支持, 猛玛还深度参与了「百强训练营」的课程共建, 携手《南风窗》与多位行业专家, 从调研方法到影像叙事, 为年轻人铺就了一条从观察到表达的完整路径。非遗纪录片导演郑一见、手机纪录片导演张迪生等导师受邀授课, 系统传授从收音技巧到叙事方法的完整理念, 让学生真正实现「会使用、懂声音、能创作」。
「以前用相机录像, 还得用手机单独录音, 非常麻烦,」一位学生创作者表示,「有了猛玛麦克风后, 不仅使用方便, 声音更干净, 还能降噪。」这种从「焦虑」到「信赖」的转变, 正是设备赋能的基础。一位冠军团队成员分享:「猛玛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由头』去开展调研采访。有人支持、有人兜底, 这样做事情, 感觉完全不同。」
在导师看来, 这种「设备+创作」的支持至关重要。张迪生导演指出:「猛玛不仅提供了专业设备, 还邀请有经验的从业者分享思路、传递纪录片创作的完整理念——把『如何做』和『为什么做』一同带给学生。这种『设备+理念』的结合, 才是真正有意思、有价值的事情。」
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创作让世界更美好
在本次「调研中国」的入围作品中, 十部纪录片如同十扇窗口, 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常被忽略的中国切面。

藕塘镇空荡教室里的坚守, 听障群体在数字世界中面临的「二次障碍」, 视障儿童「听见光」的艺术星空, 边疆电商的突围, 巴马「候鸟人」的共生状态, 上海安宁疗护实践,「世界袜都」里几分钱的利润……这些作品之所以有力, 在于它们超越了个人记录, 将镜头精准对准具体的社会议题与人群困境, 让微弱的信号被放大, 让模糊的图景变得清晰。
卜卫教授指出, 清晰的视频创作能够吸引更多公众关注那些「社会缺失的声音」, 让不可见成为可见。
对猛玛而言, 技术支持的目标不仅是保证声音干净、画面稳定, 更在于助力那些原本微弱、边缘的声音被真实聆听, 诠释着「科技助力轻松表达, 让世界因创作而更美好」。
从调研现场到长久陪伴:猛玛与青年创作者共成长
随着「调研中国」赛事落下帷幕, 猛玛与《南风窗》携手将来自 103 所高校的青年创作推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但陪伴并未止步。据悉, 猛玛特别开辟了「猛玛创作者计划」专属通道, 并在颁奖典礼上授予首批「猛玛校园创作大使」荣誉。持续关注创作者生态的猛玛, 期望通过创作支持与社群交流平台, 助力校园创作新生力量的成长, 构建一片真正属于青年表达者的成长土壤。

政治经济学博士徐涛认为, 这类影像纪录专题为学生的视频记录「提供了优质的社会关注切入点」。复旦大学教授张志安进一步展望:「在这批校园创作大使中, 或许不仅会诞生影像推广的使者, 更将走出未来影像行业的优秀创业者。」
「在学生最有锐气、最渴望表达的时候, 能够获得支持、将想法付诸实践, 是极为珍贵的。」纪录片导演郑一见的这番话, 印证了猛玛从校园支持到生态培育的探索路径, 始终也在思考, 如何让科技创新与青年创作力实现双向奔赴, 如何陪伴青年创作力走得更远、更稳, 并致力于成为他们身边那个可靠而有温度的同行者。

连续两届与《南风窗》合作, 成为全国高校无线麦克风合作伙伴;支持 UNESCO 埃及影视教育项目, 成为 FIRST 青年电影展官方技术伙伴……长期致力于为青年创作者提供专业设备与开放交流平台的猛玛, 期待陪伴每一位怀揣表达欲的年轻人突破创作边界, 实现从灵感到作品的完整跨越。
在与「调研中国」的深度合作中, 猛玛不仅希望与年轻人「玩在一起」, 更期待与他们「成长在一起」。这是一场品牌与青年群体的深度对话, 更是一场关于信任、陪伴与共同成长的实践。
来源: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