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燃油车的「智能化反击」。
2025 年的广州车展,喧嚣依旧。在新能源车型占据绝对声量的展馆内,一汽奥迪展台发生的一幕却引起了科技圈与汽车圈的双重关注。11 月 21 日,一汽奥迪 A5L 乾崑智驾版正式上市,官方指导价定格在 28.68 万元 。

这款车的特殊之处不在于它是奥迪的换代新品,而在于它打破了行业内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顶尖的智驾系统似乎总是电动车的专属。作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奥迪 A5L 的出现,不仅仅是一次产品的发布,更像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下,试图推倒「燃油车智能化天花板」的一次技术突围 。
突破物理瓶颈的工程学尝试
长期以来,燃油车在智能化转型上步履维艰,并非因为车企意愿不足,而是受限于底层物理架构的制约。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副总裁迟林春在现场提到,为了这款车,双方团队历经上千个日夜的联合攻坚 。
这种攻坚的核心,在于解决燃油车适配高阶智驾的「四大拦路虎」:通信带宽低、动力响应慢、供电不稳定以及散热效率差 。在传统的燃油车电子电气架构中,数据传输往往依赖于带宽有限的 CAN 总线,而高阶智驾需要处理海量的激光雷达和摄像头数据,这无异于让「羊肠小道」跑高铁。同时,内燃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与电机的毫秒级响应存在天然差异,这对智驾系统的控制算法提出了极高要求。
奥迪给出的解决方案是 E³ 1.2 电子电气架构 。这套架构的关键在于其千兆级的数据传输速度,它能够将决策指令极速传递至底盘、发动机和制动系统等动态执行层 。这种高带宽、低延迟的架构基础,配合奥迪的 VMM(车辆运动管理)架构,从物理层面打通了燃油车实现高阶智驾的「任督二脉」,确保了车辆在执行自动驾驶指令时,能拥有接近电动车的响应速度和控制精度 。
硬件堆叠后的场景落地
在解决了底层架构的通信与控制难题后,一汽奥迪 A5L 乾崑智驾版在感知硬件的配置上,展现出了要在燃油车领域立标杆的决心。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副总裁 迟林春
新车配备了多达 33 个感知硬件,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传感网络。具体包括 2 颗布置在车头的左右对称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13 个摄像头以及 12 个超声波雷达 。这种硬件规格即使放在当下的高端新能源阵营中,也属于第一梯队的主流配置。
基于这套硬件与华为乾崑智驾算法的融合,A5L 乾崑智驾版并非仅仅提供基础的 L2 辅助,而是实现了全场景的高阶能力。在城市路段,它支持无保护左右转、拥堵跟车、红绿灯通行以及环岛通行等复杂场景;在高速路段,能够实现自动变道、大车避让、施工绕行以及自主上下匝道 。此外,针对让燃油车主头疼的泊车难题,新车支持循迹倒车、跨层代客泊车以及遥控泊车辅助等功能 。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支持 OTA 升级 。这意味着燃油车不再是一出厂即固化的机械产品,而是具备了全生命周期的进化能力,真正做到了「越开越好开」 。
油电同智的战略考量
从行业视角来看,一汽奥迪 A5L 乾崑智驾版的上市,是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郭永锋所说的「中德合资企业融合中国前沿智能科技的新范式」 。

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郭永锋
过去几年,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燃油车领域拥有深厚的机械素质护城河,但在智能化体验上却逐渐与本土新势力拉开差距。用户在选择燃油车时,往往不得不忍受「上一代」的智能体验。奥迪此次提出「油电同智」的概念,正是为了填补这一巨大的市场真空 。
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奥迪试图证明:机械素质与智能科技并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对于那些依然信赖燃油车补能便利性、喜爱内燃机驾驶质感,但又渴望高阶智驾体验的消费者来说,A5L 提供了一个无需妥协的选择。
开启豪华燃油的新博弈
28.68 万元的定价,配合前 5000 名用户享 3000 元购车基金的权益 ,显示出奥迪在争夺市场份额上的务实态度。在 PPC(豪华燃油智能平台)与 PPE(豪华纯电平台)双平台的支撑下,未来将有更多车型搭载双方联合开发的高阶辅助驾驶技术 。
迟林春那句「辅助驾驶不是万能的,没辅助驾驶是万万不能的」 ,不仅是对 A5L 的注解,更是对整个燃油车市场的警示。一汽奥迪 A5L 乾崑智驾版的上市,标志着豪华燃油车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竞争维度。它告诉市场,燃油车的进化并未停止,在这一轮辅助驾驶的黄金时代里,燃油车依然有资格坐在牌桌上 。
对于奥迪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产品的更新,更是一场关于「定义权」的争夺战——即便在智能电动时代,豪华燃油车依然可以依靠技术融合,重新定义价值标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