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议营销乱象,知乎「听懂汽车营销黑话」盐沙龙在广州举行

摘要

知乎联合地平线举办汽车盐沙龙,于广州车展共探车企营销边界


在电动汽车与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车企的营销话术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与混乱,「远超国标」、「车规级」、「端到端」、「无图通勤」等词汇层出不穷,令消费者眼花缭乱。基于这一市场现象,11 月 23 日,在第 23 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进行之际,知乎联合地平线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听懂汽车营销黑话」的主题盐沙龙,试图在这场行业坦白局中寻找共识。

清华大学材料博士、车企电池工程师弗雷刘,地平线智驾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刘文尧,知乎新知答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博士张抗抗等多位来自电池、智驾及汽车营销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展开了一场关于「车企营销边界」的深度与犀利兼具的讨论,共同呼吁行业从「概念内卷」回归「价值本质」。

破除技术迷思,营销黑话不如上车说话

清华大学材料博士、车企电池工程师弗雷刘率先「开炮」,在演讲开始,他重点澄清了公众对于「针刺测试」的广泛误解,并强调电池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能与「通过单一测试」划等号。他进一步批评了「针刺」、「枪击」、「拧麻花」等测试,称其与实际用车场景严重脱节,属于噱头色彩大于实际色彩的行为艺术。

弗雷刘总结称,电池安全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行业应停止无谓的内卷和噱头营销,携手在核心技术和管理上持续精进。

与电池领域类似,智能驾驶领域更是「营销黑话」的重灾区。地平线智驾产品市场高级总监刘文尧分析称,所有 AI 行业都会经历从「特定场景求解」到「通用能力构建」的周期,智驾领域正处在痛苦的「发散期」。

刘文尧认为,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摒弃为发布会制造亮点而进行的「场景特解」,回归到构建数据驱动的「通用驾驶能力」这一本质上来。「营销黑话不如上车说话」,以此作为结语,刘文尧呼吁行业和用户跳出概念的迷雾,用最真实的体验来检验智驾产品的好坏。

拆解行业乱象,知乎答主共议破局思路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中,知乎新知答主、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博士张抗抗,知乎新知答主,复旦大学微电子、MBA 双硕士辣笔小星,以及知乎汽车话题优秀答主 jasoncheng。进一步剖析了乱象背后的根源与破局之路。

张抗抗直指本质,认为车企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品牌好感与传播广度,「本质上不是在做技术科普」,并指出知乎等内容平台和创作者的价值在于补全信息图景,起到制衡作用。Jason Cheng 则指出,当前营销已从技术传播「变质」为利用信息差。主要表现为两种方式:一是用「黑话」海量信息让消费者放弃深究;二是「偷换概念」,用理想愿景为不成熟产品背书。

辣笔小星则提出了一个建设性的新思路:「走出去」。他以中国电池安全标准(如底部碰撞测试)被国际同行借鉴为例,指出当中国标准在国际上实现「找平」甚至「超越」时,本身就是对公信力的最强背书。他呼吁行业不要仅在国内「内卷」,应到更广阔的舞台证明自己。

破除信息壁垒,知乎引领产业健康新生态

一个清晰的共识在这场「听懂汽车营销黑话」主题盐沙龙中渐渐形成:厘清车企营销的边界,无法单靠任何一方完成。它需要一个健康的生态:需要车企的诚信与克制,需要专业媒体与创作者的监督与科普,需要监管机构的规范与引领,也需要消费者自身的辨别。唯有当行业从「黑话轰炸」的喧嚣中回归技术本真与用户价值,中国汽车产业才能行稳致远,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作为这场讨论的发起方,知乎拥有全网最多的汽车领域专业人士,他们来自汽车工程师和产业链从业者群体,因而每一起关于汽车的重大事件,知乎答主都能在第一时间给到专业回答。而在汽车传播领域,众多知乎答主也在主张一件事:坦诚。

事实上,并非在汽车领域,如今在各行各业营销语言也在不断演进,为了帮助一个个行业减少噪音,去伪存真,知乎于 11 月 23 日也正式上线了「解密营销黑话」线上圆桌,让行业噪声在讨论中得到识别,让专业的声音在交流中传递价值。这也是知乎始终坚持的平台价值:以专业内容破除信息壁垒,让每一个领域的「黑话」都能被读懂,让真实的价值被看见。


最新文章

极客公园

用极客视角,追踪你不可错过的科技圈.

极客之选

新鲜、有趣的硬件产品,第一时间为你呈现。

张鹏科技商业观察

聊科技,谈商业。